证券时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数字货币的。央行此前表示正在研究发行数字货币。进展如何?数字货币正式上线有时间表和路线图吗?请问周行长,您如何看待数字货币未来的应用前景?
3月9日上午10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新闻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易纲副行长出席。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行长、副局长潘功胜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李青 摄
周小川:大家可能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三年多前就开始组织数字货币研讨会,随后成立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最近的动作是与行业共同组织分布式研发,依托与市场共同开发数字货币。从概念上来说,每个人心目中的数字货币概念都是不同的。央行用于研发的名称是“DC/EP”。 DC,,是数字货币; EP,,是电子支付。电子支付到底是什么?支付的东西实际上是通过移动通信或其他网络系统传输的数字化东西。它们不是纸币,因此电子支付本身也具有数字货币的属性。
周小川:为什么要把这两者联系起来呢?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目的。研究数字货币并不意味着用货币来实现某种技术方案的应用,本质上是追求零售支付系统的便捷、快捷和低成本。还必须考虑安全和保护隐私。这些东西可以是基于区块链或者分布式记账技术或者DLT的数字货币,也可以是在现有电子支付基础上演化出来的技术。目前国际上对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有一些初步的分类,表明可能存在多种可能的体系。应该说,数字货币的发展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未来,传统的纸币、硬币等形式的东西可能会逐渐缩小,甚至有一天可能不复存在。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周小川:整个过程中要注重金融整体稳定和风险防范。同时,数字货币作为货币,必须保证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政策的传导机制,同时保护消费者。有些技术方案可能风险太大,出现问题时会导致消费者蒙受损失。尤其是对于一个大国的经济来说,要避免造成实质性的、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一定要谨慎。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经过充分的测试和部分的测试。可靠后,即可推广。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了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研究课题。经国务院正式批准,目前正在组织推广。
周小川:大家在市场上可能也看到,数字货币在某些方面引起了很多讨论,风险很大,价格波动也很大。主要原因是一些技术应用并不专注于数字货币在零售支付中的应用,而是专注于虚拟资产交易。我们认为虚拟资产交易在这个方向上需要更加谨慎。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虚拟资产交易不符合我们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不必过于着急。要强调稳健研发、有序测试、把握方向。金融服务要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成为过度投机的产品。我刚才给大家介绍了目前的研发计划。当研发达到一定水平后,就会进入测试阶段。我现在只能说这么多。
(根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