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光宇、邢磊、邱薇薇
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极具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技术。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核心基础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与银行业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区块链技术自诞生以来,发展经历了“可信数据”(可信计算与存储)、“可信资产”(数字社会)、“可信合作”(分布式商业)三个阶段。面对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纷纷成立了相关的研究创新机构。
区块链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范式和能够在不信任的竞争环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分布式数据架构,由共识算法、块链结构、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技术支撑。区块链具有验证设计、独立分布、去中心化治理等基因特征。在区块链中,区块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形成块链式数据结构,各个参与方产生的数据被打包成一个不可单方面篡改的数据块。同时,多个参与方相互部署、互联互通,形成协作的分布式网络,确保各个主体的身份信息和交易信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当前银行业面临的“资产及交易信息真实性核查困难、信用评估成本高、难以推行普惠金融服务”和“跨机构交易流程复杂冗长,导致效率低下”以及“跨境经营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给传统中心化风险管理与监管模式带来挑战”等痛点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对于已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的银行业来说,区块链技术提供了将其“信任基础”从高成本的线下转移到低成本的线上的解决方案,不仅降低了信任成本,而且区块链技术的多方共享特性也加强了参与方之间的连接与协作,提高了价值交换的效率,同时,区块链技术为基于信任的广泛银行业务场景提供了创新基础,也使跨行业的综合业务模式创新成为可能。
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银行业对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持续关注,从国际上看,各国银行已陆续将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清结算、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金融风控等业务中落地应用,以提高传统商业银行工作效率、降低业务处理风险。许多国家央行也启动了一系列法定数字货币技术的研究和实施测试。
从国内来看,在政策利好和行业推动下,各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和投入越来越大,2020年2月,由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人民银行科技司、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联合起草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JR/T 0184-2020)正式发布,标志着银行业开始引导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走向标准化。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支付清算、信用保险、跨境贸易等场景。
供应链金融
传统供应链金融存在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借助区块链技术,将传统供应链底层的真实贸易数据进行改造,区块链数据具有一致性存储、难以篡改、可追溯、不可否认的技术特性,使“四流”上链,确保数据高可信,从而实现对重点企业信誉的层层穿透,帮助产业链中小型企业节省融资成本,降低金融风控难度。分布式账本技术可以及时共享供应链中各类数据,并设置相应权限,有效实现隐私保护功能。
支付和清算
在跨境支付领域,存在手续费高、流程繁琐、结算周期长、资金占用大等问题,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跨多家机构完成对账通常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容易出现对账不一致的情况,影响结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跨机构支付清算平台,双方可直接共享交易数据流,简化对账流程,作为传统支付产品的有效补充,以安全信任机制管理和记录境外汇款人至境内收款人的汇款所有关键信息,使汇款、转汇、收款机构在不改变银行核心系统的情况下即可查询交易流水等信息,实现信息实时同步,将汇款信息查询效率缩短至秒级。
信用保险
区块链技术的多方分布式记账模型,保证数据对于所有参与方都是可见且一致的,实现了多方数据共享的特性,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在保证数据不被篡改、不泄露的同时,将客户KYC信息安全可靠地共享,降低保险欺诈风险;保险理赔的全流程日志记录在区块链上,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区块链技术特有的信任机制赋能保险行业,可以在不可信的现实环境中最大化实现信息的可信共享,降低保险欺诈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损失。
跨境贸易
传统的国际信用证、保函及福费廷业务办理业务模式通常涉及多家金融机构,交易链条长,对企业的信用标准严格,对企业而言,贸易融资的财务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从银行角度,在办理贸易融资业务过程中,经常出现单据伪造、信息核查成本高等问题,风控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区块链在贸易融资场景的广泛应用有望提升现阶段商业银行处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清结算效率。当企业、银行、海关、仓储、税务等参与贸易融资业务的各方,基于区块链平台共享业务信息时,可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技术特性提高业务信息的可信度;区块链公开透明的特性可打破银行业跨部门、跨机构的信息壁垒,从而提高整体风控水平,降低各方沟通成本。更高效的业务处理能力将进一步放大贸易融资业务的价值,最终使企业受益。
以备受银行业关注的中国建设银行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以下简称“.0”)为例,.0平台自上线以来,累计交易量已超过5500亿元,先后布局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国际保理、再保理等三类客户,提供基于区块链平台的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参与方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境内外54家分支机构及40余家同业机构,覆盖国内各类中大型机构。
因此,区块链技术与银行业务的结合,可以在协作效率、运营成本、业务流程、数据共享、可信体系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现有银行业务流程中参与方之间缺乏协同的问题,解决信任、交易效率低下的痛点,提高交易清结算效率,实现信用传导,降低交易成本,实现精准审计和穿透式监管。
总体来看,区块链技术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逻辑已相对清晰,落地场景和应用案例也在快速增长。
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银行业巨头都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与应用创新的新模式,大力推动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重构,以满足用户和社会大众对金融创新的迫切需求,不断提升银行业务水平。但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并非一蹴而就,技术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技术生态的成长与成熟以及应用落地时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开发、测试、运维支撑体系和技术生态还比较薄弱。区块链技术还在快速演进迭代,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不同产品、应用场景的实现形式也有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技术平台化是每一项新技术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推广的必由之路。对于大型企业和组织来说,一方面需要通过平台封装新技术的复杂性,屏蔽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保护上层应用资产。另一方面,在应用落地过程中,需要抽象出一些通用的业务模型,形成可复用的平台能力,快速支撑应用创新。区块链平台作为连接应用场景与区块链底层的技术桥梁,可以有效降低区块链应用落地的门槛,让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创新更加敏捷、高效。
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构,由于自身的发展策略、客户和应用场景不同,区块链平台的建设目标也有所不同。区块链平台的建设在应对应用带来的挑战、为用户提供灵活易用的区块链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得益于趣链科技自主研发、可控的区块链技术体系,我国已在银行构建企业级区块链服务平台方面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构建多源框架支撑能力,封装底层技术复杂性,降低区块链技术演进的不确定性对应用的影响,满足应用的多样化需求。云等不同类型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为应用提供灵活高效的资源调度和区块链环境交付能力,最大化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场景的资源需求。
二是支持一键式区块链部署,简化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和运行,屏蔽繁琐的配置参数和运维操作,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的监控、运维和数据管理服务,如节点监控、交易监控、合约监控、资源监控、数据归档、数据备份等,为平台用户提供一致的管理和操作界面。
三是为应用开发者提供友好的开发平台,提供灵活易用的应用开发工具和智能合约编译环境,支持智能合约的部署、升级、冻结、解冻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区块链应用的开发效率,减少开发者在使用新技术时的学习成本,降低开发门槛。
四是提供企业级联盟治理能力,支持不同参与主体快速构建商业联盟,提供灵活的证书颁发/撤销、成员准入/退出以及跨域管理协调能力,简化联盟管理和运维复杂的交互流程。
五是面向应用场景提供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证据追溯、数据共享等常见应用模式的开箱即用服务,满足应用快速落地的需求。
基于以上探索,区块链平台能够针对不同应用提供场景化服务和基础技术集成交付能力,实现区块链网络环境的快速交付,提升灵活的区块链运行管理和运维监控能力,重点围绕金融能力建设,为金融领域和社会行业生态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上述.0平台外,建设银行还在民生服务、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场景进行了有益实践。
民生服务
为支撑全国税制改革推进,构建统一的全国公积金数据视图,多方参与的住房公积金数据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全国公积金数据共享(见图1)。
图1 全国住房公积金区块链数据平台架构
区块链技术为公积金数据的传输、共享、存储、应用提供了数字签名、数字指纹、数字信封等安全手段,解决了公积金数据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孤岛问题,帮助各参与方建立基于区块链的区块链,获得更加可靠、准确的基础数据,使公积金业务数据的定义、组织、监督和保护更加规范。平台目前覆盖全国400多家公积金中心,共享数据超过200亿条。
针对住房租赁市场长期存在的数据不透明、诚信缺失、信息不对称等乱象,住房租赁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平台是国内首个集住房租赁、企业租赁、政府监管、政府公租房、监测分析为一体的平台,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住房租赁领域的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同步房屋供应、客户预订、客户签约、客户解除租约等业务环节的信息,保障住房租赁安全、交易公平、真实,有效防止“一房租给多个租客”的乱象。目前平台已对接七省市数十家住房租赁平台,上链房屋超过十万套。
药品安全
为服务民生、解决药品生产流通环节实际问题,药品质量追溯综合管理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点,结合物联网技术、防伪标签等,实现药品生产流通信息全链条信息上链和互联互通共享,以及药品全品种、全流程的追溯监管,提高药品质量监管水平,构建诚信的市场秩序和全方位的药品服务生态(见图2)。
图2:药品质量追溯综合管理平台架构
药品质量追溯综合管理平台可有效实现全渠道客户数据统一管理、市场渠道统一划分,实现药品流通过程中的预警、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溯,为相关监管部门斩断制假、制假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假药、劣药在市场上流通提供助力。
环境保护
碳积分项目旨在打造低碳能源积分体系,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点项目,项目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架构,实现碳积分的发行、流通与交换,形成“线上服务行为-量化为低碳能源积分-线上公益消费积分-线下商品服务兑换”为路径的产品闭环,有效引导公民参与线上事务,提升环保观念。
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应用前景
虽然区块链技术发展仍面临技术路线多样化、技术标准不一致、商业模式有待完善等挑战,但行业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尝试,在区块链应用创新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演进升级和应用场景的价值挖掘。区块链技术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银行业在规划这场技术变革时,亟待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同步推动业务创新与生态协同
在区块链应用中,应以商业价值实现为中心,从未来商业模式根本变革的角度推动业务流程的创新,外部生态协作是区块链价值的放大器,银行业应向外部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机会了解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收益,并依靠内生机制吸引合作伙伴共同壮大联盟生态。
提升技术支持能力
针对不同业务模式建立多样化的技术支撑能力,通过应用场景的抽象和提炼形成通用的业务模型,支撑多场景的业务需求。通过企业级区块链平台快速的技术资源整合和服务提供能力,为应用提供端到端的应用支撑,实现能力服务、技术平台和应用的开放。
注重基础技术研究与人才积累
区块链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银行业应持续跟踪区块链高性能系统架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跨链互操作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和进展,通过技术研究和应用创新,培养兼具底层技术与应用创新的复合型区块链技术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银行业区块链技术发展创新提供新动力。
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行业标准缺失是制约区块链发展的关键问题,银行业首先要积极推动行业标准建立,参与国际区块链标准制定;其次要促进行业交流,在技术、法律、监管等方面充分合作;最后要推进行业自律,团结区块链产业链各相关方,通过行业自律促进区块链健康有序发展。
把握技术融合发展趋势
积极探索区块链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利用前沿技术突破、重构现有银行业务边界,进行跨部门、跨机构的自动化协同,在转型过程中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到“价值互联网”的质的飞跃,从而更有效赋能新基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区块链因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在银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想象空间,随着行业的不断研发和实践,未来区块链技术必将“多地开花”,在各个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可以预见,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在平台化、场景化、差异化、协同化、多技术融合化、资产数据化六个方面持续发力,在开放共享上持续发力,在多方共治的新框架下,实现服务模式、服务品质、服务生态的稳步升级。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部,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专栏主持人:该行数字化转型研究团队负责人王伟
专栏介绍:银行业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发展,不仅能帮助银行更高效地获取、激活和留住客户,还能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更低的价格和更友好的体验。》专栏,分享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分析衡量转型效果,探讨数字银行发展等,请分享您的精彩案例与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