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的本质最近在中国已经变得清晰起来。
从市场反应来看,此事被刻意淡化,而官方在执行层面的动作更是不可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谈到当前的数字货币时,首次将其纳入“资产”概念,同时强调“即使发行数字货币,也只能发行”。由央行”。
近年来,数字货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在政策监管、投资者保护、反洗钱等方面仍亟待完善机构管理。
针对现有数字货币暴露出的风险和负面问题,各国央行纷纷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Bank,以下简称CBDC)的风险、价值和可行性。
这背后的需求逻辑,正如IMF数字货币研究小组负责人近日表示,“央行需要推出性能更好的法定货币来抵御数字货币的竞争威胁。如果数字货币被广泛采用,央行可能会失去通过变革的机会。通过利率和其他手段影响经济的能力。”
央行将数字货币定义为资产
近期,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性质采取了非常罕见的公开、明确的态度。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调查统计局原司长盛松成在2018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主动谈数字货币问题,“数字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不能取代货币……只是可以作为资产进行交易……作为货币我他们肯定不会认你、封杀你、禁止你。”
这是官方首次公开将现有数字货币称为“资产”。
该算力智库指出,盛松成的声明呼应了此前国家已决定数字货币政策的传言。
当时有消息称,“国家拟将数字货币定义为‘数字资产’,并将相关行业纳入规范管理。”
实践层面,算力智库注意到,舆论热议的海南疑似数字货币贸易公司工商经营范围涉及的数字货币交易相关文字已被删除。
涉及的公司,无论是现有的还是新成立的,业务范围统一为:数字商品和数字资产网络平台的研发、推广、销售、转让和服务(或类似)(详情请参见算力6月4日智库报告)政策追踪︱通过数字资产监管放宽数字货币交易》)。
如此微妙的态度和措施转变,不禁让市场产生一些思考:自去年9月4日以来,监管部门对数字货币的严格态度出现了松动迹象。
继续谨慎推进数字货币落地
在监管当前数字货币的同时,央行在研究法定数字货币方面的力度远远超出了普遍想象。央行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关注和探索同样密切和深远。
早在2014年,央行就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专项研究组,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此后,随着央行持续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营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央行于2017年明确了我国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 2016年1月,表示“力争尽快推出‘央行数字货币’”。
这是央行首次就法定数字货币发表公开声明。
2017年,央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具体部署和实施相关研究事项。
迄今为止,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果。截至2018年5月,“央行系统”已申请81项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相关的专利。
可以说,在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的研究和布局方面,中国央行是全球同行中的先行者和领先者。
盛松成认为,“央行正在研究甚至尝试发行数字货币,这不仅仅是我们央行,本质上是被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逼出来的。作为央行,发行不能落后”货币,你必须跟进。”你也去研究一下吧。”
目前,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仍面临多重挑战。
盛松成提到了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两大痛点:
首先,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框架如何确定,全球范围内尚未确定。
其次,数字货币在全社会的推广需要建立在无现金社会的基础上,但无现金社会非常复杂,很难克服。
目前尚不清楚央行未来是否会发行法定数字货币。
正如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在发展数字货币的过程中,要注重整体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必须经过充分、局部的测试,可靠后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