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摘要: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出现了各种数字货币,数字货币或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为了抓住数字货币的发展机遇,银行正在逐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目前,央行数字货币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数字货币试点已在部分城市和地区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为我国金融体系注入新的活力,这将带来新的机遇,也将带来挑战。本文将首先梳理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和特征,然后从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和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最后提出建议当前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数字货币;金融体系;第三方支付;货币政策;数字经济
一、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和特点
央行数字货币的概念
近期,随着以比特币为首的去中心化加密数字货币价格屡创新高,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以及包括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内的众多商界人士开始投资这一游戏。 “炒币大战”中,再次引发各界对数字货币的热议。世界各国早已意识到数字货币可能威胁本国主权货币的地位,并积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的解决方案。其中,我国在央行数字货币研究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给出的最新定义,央行数字货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运营,由公众兑换。它基于广泛的账户体系,支持银行账户的松耦合。功能相当于纸币和硬币,具有价值特征和合法性,支持可控匿名,是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相结合的合法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的特点
央行公布的央行数字货币基本信息显示,央行数字货币与第三方支付以及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传统数字货币有明显区别。通过梳理央行发布的信息,得出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以下特点:
1.无限法律赔偿
央行数字货币是有国家信用背书发行的。与目前法定层面流通的人民币纸币、硬币没有什么区别。这是银行业公众的责任。在具备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条件的地方,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拒绝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的原因使得央行数字货币与普通第三方支付有着本质的区别。例如,一些商户可以因为不喜欢第三方收款方式而拒绝接受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尽管这些第三方支付方式使用方便、广为流行,但仍有部分商户因收到货款后仍需提取现金,或因商户个人喜好等原因而拒绝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是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具有无限的法定补偿性。拒绝接受央行数字货币支付,与拒绝接受纸币、硬币一样,都是违法行为。
2.央行数字货币的M0属性
根据现有银行数字货币的基本概念,无论是在法律层面还是在具体使用场景上,它都与现在的现金类似。从法律角度看,两者都是央行发行的人民币,具有无限的法定偿付能力,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从流动性和使用场景来看,央行数字货币的存储和使用要求并不太严格。可以使用手机或NFC等移动终端随时存储和交易,确保其具有与原始实物货币相同的流动性。 。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支持线下匿名交易,还可以与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在线上支付接口上开放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接口,实现线上交易,增强其流通属性。因此,央行数字货币无论是自身定位还是流通效果都具有很强的m0属性。
3.支持“双离线”支付
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传统第三方支付方式时,一方必须在线。根据央行公布的信息,用户数字货币支持“双离线”支付,在交易双方没有网络的地方也可以进行支付。 。无论是在无法上网、网络信号较差的地区,还是在因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断网的地方,央行数字货币的“双离线”支付都不会受到丝毫影响。与纸币一样,央行数字货币可以不需要互联网就可以进行交易,而且央行数字货币还具有在线支付的便利性,这极大地优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易体验。
4. 实现可控匿名
传统数字货币交易完全匿名,基本不存在交易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一旦忘记账号或密码,数字货币将无法找回。现有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恰恰相反。交易信息由平台掌握。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交易者的交易行为,进而掌握他们的交易偏好,从中获利,甚至直接出售交易的个人信息。央行数字货币交易双方不需要实名认证,这样我们的交易信息就不会被其他个人或者机构获取,而且银行可以追踪交易的来源,实现可控匿名,基本上可以满足交易者匿名交易的需求。因为只有银行才有权力追踪交易。这种匿名机制保护了交易者的个人隐私不被一些大数据分析平台获取,降低了用户熟悉大数据、定向广告、电话营销的可能性。而可控的匿名模式保留了央行对交易的溯源权限。通过这一权限,央行可以对利用数字货币进行的非法活动进行监控和溯源,对非法洗钱、电信诈骗等非法活动实施精准追踪和打击。这将降低打击此类犯罪的成本,增加此类犯罪的难度,从而降低金融犯罪率,有利于社会和金融市场的和谐发展。
5、采用银商银二元模式发行
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向银行缴纳100%的存款准备金。普通机构或个人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兑换数字货币。该模式下央行的数字货币发行流程与现在使用的现金基本相同,保留了现有的货币体系。同时,让商业银行参与数字货币的发行过程,利用商业银行遍布全国的众多分支机构,更好地发行和推广数字货币。
6、采用集中管理模式
传统数字货币采用去中心化的发行模式。每个人都可以参与数字货币的发行。导致数字货币的发行数量无法由央行控制,其币值非常不稳定,不利于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也给货币持有者带来问题。存在巨大风险,不适合作为法定货币。央行数字货币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一方面,银行可以控制数字货币的发行量,国家信用背书保证了数字货币与现金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法律效力。另一方面,央行可以准确观察数字货币。货币流通方向还可以实现数字货币的精准投放,有利于央行对市场的宏观监测和货币政策的实施。
2.央行数据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金融活动的所有市场参与者(中介机构)、交易方式(市场)、资金流动工具(金融资产)和其他金融要素组成的整体,即金融机构市场及其相互关联的复杂方式。从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其发行和应用将对金融体系中的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央行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影响商业银行获取活期存款的难度
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模糊了现金M0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之间的界限。在居民的日常消费和使用中,数字货币和活期存款的支付体验并没有太大区别。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兴起,移动支付技术便利了人们的日常交易。人们将手中的现金转换成活期存款用于日常交易。但数字货币替代了原来流通中的现金,也提高了支付效率。活期存款的优点是活期存款支付利息,而央行数字货币不支付利息。持有数字货币会有一定的机会成本;央行数字货币的优点是支付更快、更便捷,支持双离线支付,可以满足公众的匿名需求。交易需求。数字货币作为流通中现金M0的替代品,对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影响不大,而对活期存款的影响则取决于货币持有者(个人或机构)对活期存款和数字货币的偏好。假设数字货币完全取代了原来流通的现金,如果持币者偏好活期存款,持币者就会将更多的数字货币转换成活期存款,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总量和存款准备金;如果持币者更青睐数字货币,公众就会将更多活期存款兑换成数字货币M0,导致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总额减少。商业银行若想保持活期存款总量不变或获得更多活期存款,就必须提高存款利率,从而增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负债成本。为了获得相同的回报,商业银行只能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持币者更倾向于活期存款和央行数字货币中的哪一种,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最终的架构设计,比如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以及如何计算利息,是否收取兑换费用和汇率等。 、申请方法等
2.新增数字货币兑换、存取款服务
由于数字货币是通过商业银行向公众发行的,未来商业银行将增加数字货币兑换、存款和取款服务。随着数字货币的应用和推广,使用现金的人数将会减少。商业银行的现金业务将逐渐萎缩直至消失。
当然,数字货币的发行和推广不可能一步完成。数字货币肯定会有一个逐渐取代现金的过程。这意味着实物货币仍将长期存在于市场中,从而未来市场上将出现数字货币和现金。纸币的普遍流通状况。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不仅要保留传统的现金业务,还要投入数字货币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训,这会增加商业银行的前期运营成本。随着实物货币逐渐从市场上消失,商业银行的现金存储、运输、存取款等现金业务也将逐渐消失,这将显着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因此,从长远来看,数字货币取代实物货币将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
(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影响
1、抢占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业务市场
近年来,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依托互联网,以其便捷的支付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一度引发全国范围内的“抢红包”热潮。第三方支付方式是通过用户手机扫码支付、在线支付转账、好友转账、发红包等方式,实现平台虚拟账户内用户资产的相互转移,最终通过平台账户进行清算。公开资料显示,央行数字货币重点替代流通中的现金M0。业主在日常支付中,尤其是零售中,很可能依赖移动应用程序和NFC等移动终端。其便捷的支付体验甚至会比第三方支付方式更好。由于央行数字货币有国家信用背书,不存在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机构破产清算风险,安全性高。此外,央行数字货币还可以支持可控匿名和双离线支付,可以适应更多环境,满足公众对匿名、安全、快捷支付的需求。因此,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或将抢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市场。
2、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资管产品销售规模
过去,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其支付服务吸引了大量用户,为平台带来了大量的用户流量。基于这一庞大的用户流量,第三方支付机构趁势推出资管产品销售业务。以支付宝为例。余额宝于2013年6月上线,凭借庞大的用户流量,上线仅第二年规模就突破4000亿,2017年开始突破万亿,发展十分迅速。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以其更加便捷的支付功能,将直接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状况,吸引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用户群体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从而导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流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用户。央行数字货币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资管产品销售规模的影响,主要是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的竞争,会抢占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部分用户流量。由于央行数字货币是通过商业银行平台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商业银行可以与央行数字货币钱包APP合作,推出资管产品销售端口,为商业银行资管产品引入用户流量,并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支付。派对。机构形成竞争,影响第三方机构资管产品的销售规模。
3、影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小额信用贷款和第三方征信业务
过去,第三方支付机构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交易信息,给予用户相应的信用评级,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和第三方征信业务。例如支付宝的花呗和借呗,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交易行为,给予用户信用评分,推出芝麻信用评分机制。用户的信用评分越高,用户违约的风险越小。抵押贷款信用额度越高。同时,支付宝还向其他机构提供芝麻信用评分,共享汽车和自行车作为风险识别依据。即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值,无需押金即可借车;它还提供给商业银行作为向客户放贷的风险识别依据。但如果用户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交易,则只有银行有权掌握交易信息。第三方支付机构无法获取用户的交易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更无法给用户信用评分,这会对第三方造成影响。小额信用贷款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征信业务的基础。
(三)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对存款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规模的影响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替代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数字货币将取代部分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银行发行数字货币后,流通中的现金M0将由数字货币、纸币和硬币组成。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和活期存款的支付和存储体验非常相似,而且两者之间的转换非常方便,两者各有优势。数字货币的优点是支付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匿名支付。缺点是目前公开信息显示不支付利息,持有会有一定的机会成本;活期存款的优点是支付利息,缺点是不能匿名支付。而且不像数字货币支付那么方便。假设数字货币取代所有纸币和硬币,如果货币持有者更喜欢数字货币而不是活期存款,则部分活期存款将转换为数字货币,导致基础货币规模增加,存款准备金减少;如果货币持有者更喜欢数字货币而不是活期存款,如果数字货币更喜欢活期存款,则部分数字货币将转换为活期存款,导致基础货币规模减少,存款准备金增加。
2. 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由于目前公众对数字货币和活期存款的偏好尚不明确,如果不考虑公众基于对数字货币和活期存款的偏好而进行的数字货币和活期存款的相互转换,商业银行活期存款规模的变化将会产生负向影响。对货币倍增的影响。在数字货币的影响下,与传统纸币和硬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使支付更加方便快捷,减少了现金在途运输环节,提高了货币的有效使用率和结算效率。商业银行将选择使用数字货币进行银行间结算,持有现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需求将会减少,从而减少以记账形式存放在银行的库存现金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届时,商业银行将更多地使用信贷资金,创造更多信贷货币,从而导致货币乘数增加。
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替代流通中的现金,提高支付结算效率,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使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调控更加有效。央行数字货币比传统货币对央行运用利率传导工具进行货币调控更加敏感,有利于央行运用利率传导工具进行宏观调控。过去,央行的货币政策偏向于调节货币供应量。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使用,资金流动加快,同时流动成本下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逐渐增加,市场对央行利率传导的反应更加灵敏工具。更有利于央行通过利率沟通工具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使央行的货币政策更加多元、灵活。
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可控匿名、集中管理的模式,可以让央行实时掌握市场上数字货币流通的数量和流向,有利于央行精准执行货币政策。例如,央行可以通过数字货币生产、流通、存储、销毁全过程的数据,了解市场上流通的数字货币的数量和流向,进而掌握市场上数字货币的供需结构。进而实施更加精准的货币政策,调节市场中短期资金流动性。利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可编程性,限制一定时间内某些特定数字货币的发行地区和流通范围,确保资金流向有效利用国家政策支持,更好地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三、央行发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面临的问题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现行人民币相关法律针对的是实物货币,不包括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在发行、流通和使用方面与实物货币有很大不同。现行法律很难对数字货币引发的金融纠纷提供权威解释,也没有机构对数字货币发行机构的准入门槛和数字货币交易规范提供具体的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因此,现行有关实物货币的法律无法有效管理数字货币。即目前还存在法律地位不明确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数字货币的法律执行,如何打击和处置利用数字货币实施诈骗、洗钱、恐怖融资等行为。包括发放高利贷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央行数字货币具有许多传统货币所不具备的属性,其流通和使用必然会对金融体系产生诸多影响。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需要保证央行数字货币的正常发行和流通,避免对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造成负面影响,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关建议
建立健全数字货币相关法律法规。首先,在央行数字货币正式发行流通之前,必须明确央行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国家应通过立法手段将数字货币纳入法定货币范畴。基于央行数字货币与实物货币的差异,央行数字货币的相关内容可以在原有实物货币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增加或删除。其次,要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运营和管理机构设立准入门槛,规范相关机构的管理;建立健全反洗钱、反逃税、反欺诈、反恐怖融资法律监督体系。最后,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由于法定数字货币发展历史较短,在其他国家尚无完整、成功运营的先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缺陷。今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联合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央行数字货币技术的研发和发行。对于央行来说,可以利用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积累的支付技术和经验来提高数字货币技术的研发,并通过其平台的流量,可以更好更快地促进流通以及数字货币的使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央行必须防止数字货币的发行造成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挤兑。数字货币可以适当计算利息,或者在活期存款兑换数字货币的过程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