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023年4月1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暨《货币的界碑》新书分享会”,特别邀请了新书作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教授、高级研究员徐媛发表主旨演讲。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郭凯受邀发表点评。本文根据郭凯的评论整理而成。
我有幸预览了徐元老师的新书《货币的界碑》,分享一下我的三篇阅读经历。
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首先是因为它的书名。
《货币边界》在我心中引起了共鸣,这是一个很棒的标题,并且捕捉到了历史感。我的孩子们有收集货币的爱好,包括金币、银币、铜板和纸币。这些货币代表着失落的国家、历史和政治,但它们也曾经是活生生的人和事。
读了徐远的书,我认识到货币在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演变,承载了很多历史事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我也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实物形式的货币正在逐渐向数字形式的货币转变。所以这本书的书名就非常醒目。
其次,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本主要讲述加密货币或加密资产历史的书。读完之后,我发现徐元老师在这本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尤其是像我这样的读者,感触很深,因为我以前经常和所谓币圈的人聊天,但我从来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的知识结构,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方式。他们思考问题。都和我不一样。但徐元用一个非常科学、正统的经济学和金融框架,帮助我们梳理了数字资产和加密货币的发展过程,给了我理解原本难以理解的事物的认知工具。
另外,如果一本书或一篇论文能让读者感觉文笔流畅、结构清晰,就会给读者带来愉快的体验。如果作者也能运用优秀的逻辑和理论框架,将内容组织得条理清晰、逻辑清晰,一定会给读者带来深刻的启发。徐元老师不仅花了三年的时间学习和思考,而且逻辑清晰,文笔流畅。
最后,评价一本书好坏的另一个标准是你是否愿意与孩子分享。我周六读完它,周日和我的孩子们谈论了它。我告诉他们,2010年5月,一个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两个披萨,而这1万个比特币现在价值20亿元,相当于用10亿元买了一个披萨。这个故事来自这本书,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可以让你和孩子聊天,这样会增加读者的兴趣。
我同意书中的结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它们开创了货币的新时代。这些数字货币的技术将被各国政府和央行充分利用,促进主流货币的发展和技术应用。
数字货币将如何影响货币政策
当我读这本书时,我注意到与另一本书的相似之处,尽管它们的出发点截然不同,但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五六年前,哈佛大学的肯·罗格夫写了一本名为《现金的诅咒》的书。本书源于作者在欧元创立前所写的一篇论文。当时欧盟计划发行面值500欧元的纸币,后来实现了,另外还有200欧元的纸币。罗格夫教授在论文中指出,大面额纸币通常被犯罪分子使用。一旦欧元区发行了500欧元纸币,100美元纸币将不再是犯罪分子的首选货币,因为毒品走私猖獗。所有要素都将使用大量欧元,这将导致美国损失2000亿至3000亿的铸币税。
不过,作者的核心观点并不是提倡大面额纸币,而是说大面额纸币可能会导致偷税漏税、犯罪等问题,从而给发行国造成净损失。虽然发行国可以通过铸币税弥补部分损失,但总体损失仍为净损失。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放弃大面额纸币。然而,时任美国财长在看到相关报道后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反应。他的重点是美国不能让欧洲人赚取2000亿至3000亿美元的铸币税,因此研究了大量发行美元的可能性,尽管最终没有实施。
随后,罗格夫教授根据这篇论文完成了《现金的诅咒》一书。核心点仍然是放弃大面额纸币。作者在书中还给出了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所有发达国家的央行都面临着一个直接的问题,那就是无法再将利率降至零。毕竟纸币本身就是一种零回报的货币。资产和大钞的存在,使得利率政策难以突破零利率的下限。虽然利率可能会变成负值,但由于大面额纸币的存在,央行无法采取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最终只能选择次优的货币政策。笔者认为,如果取消大面额纸币,央行的货币政策空间将骤然放大,零利率下限问题将不再那么严重。
《现金的诅咒》一书的逻辑推论是,如果废除所有纸币,全面使用数字货币,那么所有与纸币相关的问题,如犯罪、逃税、洗钱、零利率下限等都将迎刃而解。等,将不复存在。读完这本书后,读者的第一反应是应该推广数字货币。
现在读了徐渊的书,进一步证实我们正在进入货币史的新时代。
数字货币如何影响货币体系
数字货币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数字货币将对货币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关于央行最基本的流动性管理问题,过去只涉及央行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基本不涉及老百姓。然而,一旦央行发行零售数字货币,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就会瞬间向普通老百姓开放,每个公民的微观行为都会直接影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而且速度非常快。
首先,数字货币拓展了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央行可以应对数字货币带来的挑战,但这需要对日常流动性管理框架进行深刻的改变。数字货币可以实现负利率,甚至可以为每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每一笔钱都设定一个利率。这扩大了货币政策操作的想象力,从只有宏观利率到无数的利率。因此,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值得思考和研究。比如现在为了刺激消费,有人建议大家可以开一个数字人民币账户,存入一定数量的数字人民币,但是必须在三个月内花完,否则就会被循环利用,也就是说这些钱三个月内利率为0%,三个月后利率为-100%。虽然这不一定是最科学的做法,但数字货币的出现给货币政策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其次,数字货币改变了金融稳定的含义。硅谷银行挤兑是数字支付时代的典型案例。我们从未见过一家银行在短短一两天内如此迅速、如此大规模地挤兑。在纸币时代,挤兑需要很长时间。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家银行面临挤兑风险但最终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原因很简单。银行行长让柜员开门,让收银员排队,微笑着为大家服务。每个顾客可以想取多少就取多少,但每笔钱都要清点两次。就这样,一整天其实都是空虚的。我提不出多少钱,所以最后大家都不再恐慌了。这和大家通过APP一秒转完所有资金的速度完全不一样。因此,数字货币的出现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金融稳定的含义。
最后,数字货币可能会导致整个银行系统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比如上面提到的挤兑风险。为了避免此类风险,一种应对措施是为所有存款提供 100% 的保险。然而,这种方法存在许多道德风险问题,尤其是在银行治理薄弱的情况下。因此,我们可能会从部分准备金银行转向100%准备金银行,或者狭义银行,最终将货币和信贷分开。未来可能所有用于支付的钱都是央行背书的数字货币,所有用于投资、储蓄的钱都是投资,市值会跟随底层资产的波动,这样就有了将不再是跑路问题,这将彻底改变目前的状况。有一个银行系统的商业模式。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如果 15 或 20 年后的银行体系与今天有很大不同,我不会感到惊讶。
正如徐元在书中所说,当我们跨越了货币的新边界,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只能拭目以待。